剛剛在去書店的路上,看到一件現在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事
沒什麼,就只是一個小朋友在放學返家的路上用手機來聽音樂而已
你可能會說這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?不就是聽音樂嘛?
這不是很普通的一種娛樂嗎?
但大家可否想過,這種再尋常不過的娛樂,可曾出現在你我的童年生活之中?
你曾經在小學的年紀就拿著可以播放音樂的機器陪伴你上下學嗎?
至少我沒有
我的年代,我成長的年代
正好見證了電腦與網路漸漸的侵入大眾生活
也就是說,數位化的歷史進程正是我成長的時代
那電腦跟音樂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嗎?
為什麼我要對於一個小學生,聽著手機播放的音樂上下學這件事
感到如此的震撼?
或許你會說,以前我們不也是聽隨身聽長大的嗎?(以我的年紀來說)
但是我敢保證,即使是隨身聽的年代,也不是每個學生都可以擁有一個
更別說是一個小學生了!請注意,是小學生!
今天他們拿著手機上下學
(以前我連B.B.Call都沒得拿,第一隻手機是高中時候老姐淘汰的Ericsson)
誰知道明天他們會拿什麼出現在校園裡?說不定是iPad?
我不是說他們不可以這樣做(我又不是州官),只是真的有必要嗎?
真的有必要讓小孩子從小黏著網路長大嗎?
網路可怕的地方在於社群的力量,從最早期的論壇,到如今的社群網站
都足以證明這就是網路為何成功的原因
這種現象在智慧型手機(smart phone)普及之後,更加明顯
最近讀的一本書說得很好
“十年前,有誰想得到現在的我們,會一邊通勤一邊低頭玩Facebook,看著屬於我們自己的新聞?”__一位數位移民的告白
社群網站為什麼會成功?
就因為它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上網人的隱私(你也可以說都洩露光光了)
但又可以同時窺探他人的秘密與動態
它利用人類不想錯過任何事物(好友動態)的心理(p.91)
來達到擴散的效果
這就是網路成功,但也是最可怕的地方
回過頭來,為什麼我會對小朋友們拿著手機感到憂心忡忡呢?
因為分眾的力量正在醞釀
分眾不是一種錯誤,它只是被網路這種工具反映出來的一種社會現象
當所有電腦前的猩猩們都只專注於自己有興趣的那一塊
當讀者的視野變得越來越窄的時候
內容供應商要怎樣讓讀者掏錢出來購買內容?
當讀者對於網路的黏著性越來越高的時候
出版商要怎樣突破這個障礙來繼續賺錢?
紙本書不會死,電子書也不會主宰世界
我再一次強調,在大家都被網路線纏住的時代
怎樣把內容送到讀者前面(Content Delivery),才是電子書能否成功的重要關鍵
- Mar 09 Wed 2011 22:32
[出版] 小學生與網路與出版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